首先,養殖戶應該注意的是養殖浮筏布局不能過密。從海上的養殖浮筏布局看,養殖筏間距基本在5m左右為適宜。但是,在利潤的誘惑下,有部分的養殖戶在養殖筏間增設更多的浮筏,為了加大筏身長度,把各排次之間的流通水道和航道幾乎封堵,海上的養殖浮筏長短不一、極不規整,造成短養殖筏70m左右,長者甚至有200m左右,1臺扇貝養殖浮筏的扇貝掛吊扇貝籠數量比過去2臺養殖筏的數量還多,這不僅影響了海水的正常流通,堵塞住航道,而且還埋下了安全隱患。
扇貝苗種吊養的密度過大。長海縣的蝦夷扇貝養殖從84年就已經出現了大面積死亡的現象,經過專家多年實地考察,得出的結論就是扇貝養殖的密度過大,養殖海域的生態環境已達到極限等多種原因,因此,養殖戶應該清楚分辨出海域的承載力是有限度的,超出限度養殖的效益反而會適得其反。
扇貝籠養殖每層盤養殖的扇貝密度過大。近幾年,扇貝養殖籠的層數基本上都在15層~20層盤數,而蝦夷扇貝在三級暫養籠,每層盤裝的扇貝苗的密度竟然能達300粒左右,越冬扇貝苗的暫養籠每層盤的密度也在近100粒,這種盲目加大扇貝放養密度的做法,不僅影響了蝦夷扇貝個體的生長速度,更影響了產品質量,而且還極易造成貝苗之間相互咬合致死,畸形扇貝數量增多等現象,從而加大了扇貝苗的死亡率,降低了商品扇貝的肥滿度。長時間造成養殖海區的污染,其損失會更加的慘重。
養殖品種過于單一。幾年前,扇貝類養殖主要以櫛孔扇貝或海灣扇貝養殖為主,在這兩大品種出現減產死亡現象之后,現在又轉向養殖蝦夷扇貝單一品種,而一旦蝦夷扇貝養殖出現了問題,無其它替代的品種來補充,這種單一品種的養殖方法對養殖戶今后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從調研的情況來看,部分養殖戶的櫛孔扇貝和海灣扇貝長勢喜人,在沒有新的替代品種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蝦夷扇貝、櫛孔扇貝、海灣扇貝等多品種兼顧養殖。
蝦夷扇貝的人工育苗及浮筏養殖受到夏季23℃以上高溫的影響,保苗率低。近年來,由于自然環境的改變以及養殖方法的改進,扇貝苗的成活率有所提高。經過我們從1999年至2004年以來部分養殖海域水溫的測定狀況的比較,發現2000 年以前夏季水溫同近2年水溫有所差異,如1999年8月~9月最高水溫達到24℃~26℃,而2003年和2004年8月~9月最高水溫僅在23℃左右,比較分析發現:最近幾年,蝦夷扇貝成活率的提高主要與水溫相對偏低有關。
因此,建議扇貝養殖戶在運輸貝苗時應特別注意異地溫差和運苗的方法,避免扇貝苗由于兩地溫差過大而受到刺激使扇貝苗抵的抗力減弱和在不適宜環境下養殖引起的死亡等等。
聯系電話
微信掃一掃